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采矿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川煤集团华荣公司绿水洞煤矿职工何模洪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在现场参加仪式和接受荣誉表彰。校友联络总会办公室与何模洪校友进行了深入交流,被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

“4月28日,我被国家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这个充满奋斗精神的集体。每一位在矿一线默默耕耘、挥洒汗水的同事,都是这份荣誉的创造者。”4月29日下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何模洪从北京载誉归来,向工友们分享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谦虚的说道。

何模洪,男,2019年考入我校继续教育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现任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绿水洞煤矿探放水队队长。他扎根煤矿一线20余年,从默默无闻的钻探工成长为全国劳模;他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130余项,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他既是灾害治理的“排头兵”,更是创新传承的“领路人”。

绿水洞煤矿作为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毒”俱全的矿井,治灾管理一直是该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20余年来,何模洪立足岗位、扎根现场,大力开展煤矿科技治灾工作创新,带领团队推出推广创新成果130余项,先后荣获“四川省技术能手”“四川工匠”“四川省劳动模范”“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直到今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从北京回来以后,公司在绿水洞煤矿专门举行了一场欢迎仪式,何模洪进行了简单的发言。欢迎仪式结束后,趁着时间还早,他赶紧换上了工作服,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在何模洪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便和4名工友一起探讨一种专为防尘水管快速进出而设计的第三代装置。待第三代装置研发成功后,将进一步解决煤矿井下粉尘飞扬的问题,杜绝粉尘爆炸事故,提升煤矿安全性能。
这只是何模洪潜心钻研的一个切片。多年来,何模洪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创新思维,成为矿井安全的“守护者”。

“我对机械设备非常敏感,通过声音我便能判断设备是否有问题,问题到底出在哪。”何模洪回忆道,在一次定期检修设备时,搭档认为瓦斯抽采泵设备没问题,但他坚持设备运行声音不对劲。经拆解检查,设备得到及时维修,为企业避免了一笔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针对急倾斜煤层施工难题,何模洪创新研发急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切眼钻扩施工工艺,将工期缩短20%,并大幅降低安全风险。他研发的“防突风门风量调节防逆流装置”,有效防止瓦斯逆流扩散,为矿井安全再添屏障。在312N底抽巷穿层钻孔项目,他通过气水混压增透技术优化钻孔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钻孔工程量10.05万米,缩短工期7个月,为企业节约投资490余万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何模洪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的同时,大力开展创新工作人才培育与项目推广工作,带领工作室成员累计为矿井创造经济价值5000多万元。

“何劳模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同时,我们工作上遇到难题时,他也会毫无保留地教我们。”绿水洞煤矿工人周强说,“这次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大家都很为他高兴。我们也更要向他学习,弘扬劳模精神,一起把我们煤矿工作做得更高效、更安全。”
何模洪的故事,是劳模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科技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他用匠心与担当,在矿井下书写了煤矿安全的崭新科技篇章。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一殊荣,对我来说既是巨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积极为矿井安全高效和谐发展贡献力量。”何模洪表示。